[网友播报] 宁海演员吕娅娜,获省最高奖!
前天 10:44
心灯
来自浙江
宁海在线
11月10日晚,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以下简称“金桂奖”)颁奖典礼举行,国家二级演员、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花旦演员吕娅娜,荣获金桂奖,这是宁海平调演员首次获此殊荣。
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
金桂奖设立于2012年,是浙江省文联和浙江省剧协为鼓励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家而设立的戏剧表演艺术奖项,每两年颁发一届,是浙江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与“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紧密接轨。
本届金桂奖共有27名选手符合申报条件,其中10人进入决赛,最终有6位演员蟾宫折桂。
吕娅娜凭借个人专场《倚楼观戏》演出资料入围决赛,决赛舞台上,又完美演绎平调折子戏《阴阳河·挑水》,斩获宁海历史上第一个金桂奖。
吕娅娜出生于越剧之乡新昌,14岁考入艺校,20岁来到宁海越剧团。作为一名花旦演员,她戏路宽广,基本功扎实,舞台表现优异,曾荣获第二届《越女争锋》大赛“全国十佳花旦”称号、“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今年3月,吕娅娜接过宁海平调剧种传承的大旗,正式站在了“当家人”的位置上,担任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一职。
用最难的戏打动观众
9月25日,决赛当天。上午赛前最后一次彩排,下午正式比赛。午间休息时,吕娅娜在化妆间里调整情绪,等待决赛时刻到来。
“压力很大,怕演不好,对不住团队这么久的付出,更怕的是宁海平调不被认可。”吕娅娜说,她只能给自己做心理疏导——放轻松,我就是来展示的,让大家看看,宁海平调还是有不少绝活的。
吕娅娜表演的是宁海平调传统剧目《阴阳河·挑水》。女主人公李翠莲含冤而亡,希望返回人间。神灵为使她断念凡尘,便道,若能挑尽阴阳河之水,即可返回。孰料,李翠莲拼尽全力日夜挑水,其真情终于打动河神,还阳团聚。
这部戏包含了多项技艺,如水袖功、跷功、担子功。一个折子戏里有这么多技巧,比较少见,能充分展现一名演员的功力。其中的跷功,模拟“三寸金莲”的脚上功夫,鞋底只有10厘米长,穿跷鞋时,只有前脚掌着力,脚趾要蜷曲起来,踮着走。
在国家一级演员、导演黄依群的指导下,吕娅娜在唱腔上也进行了创新,移植了一些秦腔的技法,还加入了宁海的语言特色。“念白部分有‘啊呐、啊呐呐’这些叹词,还有一些口语化的唱词,和越剧区分开来,很有宁海特色。”
直到赛前,剧本还在删改打磨,让剧情更集中、技巧更突出,跷功更合理地融入表演,剧情更加打动人心。大家都深知,宁海人迈上这个舞台的机会,太难得。
上场的时间到了,随着灯光亮起、鼓点响起,吕娅娜抛下一切杂念,迈向舞台。很多人不知道,站在台上的她,左脚脚踝韧带处于拉伤状态。“我比较要强,这么重要的比赛,对自己的要求只增不减,在跷功的一段,还加快了步频。”
吕娅娜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剧目,是因为她对女主人公李翠莲人物精神的欣赏。“我和她很像,肩上的担子很重,脚上的鞋也很难穿,挑水的路又那么艰辛,很像我学习传承平调的经历,这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总有一盏灯为我而亮
吕娅娜说,自己算是天赋型的演员,在艺校时并不勤奋,成为演员后更多只是把唱戏当做一份工作。“那时候谈不上喜欢,让我演啥我就演,但是我性格很要强,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会完成好。”
她8岁开始学二胡,14岁“无心栽柳”考入艺校,20岁进地方剧团实习。然而,舞台上的她,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一样的风采。在一次演出时,她被时任宁海县平调中心主任的唐洁妃相中,“挖”进宁海平调。
到宁海的第二年,吕娅娜饰演《碧波仙子》中的女主角,获省第十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6年,第一届CCTV《越女争锋》大赛,吕娅娜参演折子戏《见判》,技惊四座;2009年,第二届CCTV《越女争锋》大赛,吕娅娜一举摘得“全国十佳花旦”称号。
唐洁妃有心栽培这个年少成名的好苗子,把宁海平调传承的重任交给她。吕娅娜知道,方言对戏曲表演很重要,自小说新昌话让自己唱越剧少走了很多弯路,学习平调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再来。感受到宁海这座城市对平调的珍惜和重视,她开始深入研究学习演绎技巧和唱腔。“向老艺人求教,在唱词发音上注拼音,学宁海方言。”
然而,相比越剧,宁海平调毕竟是比较冷门的小剧种,无论是戏迷群体、演出机会还是社会关注程度,都要少得多。吕娅娜知道,选择这条道路,意味着耐得住寂寞,学会坚守。
“真正喜欢表演是我生完孩子回来以后。”30岁那年,吕娅娜成为了一个妈妈,离开舞台一段时间,做母亲的经历,让她突然意识到,宁海平调对她有多重要。于是,她选择了回到剧院,再次站在聚光灯下。“全国那么多越剧团,少我们一个不怕,但是宁海平调少了我们,就真的没有了。”现在的她,喜欢泡在排练厅里,因为这里总有一盏灯,为她而亮,为宁海平调而亮。
宁海平调拥有无限可能
今年3月,吕娅娜成为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负责人。6月,她推出了个人专场《倚楼观戏》,四个折子,两出越剧、两出平调,分别以刀马旦、小花旦、闺门旦、花衫应工(行业术语,突破行当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将她作为旦角演员的全面性充分展示,惊艳了专家与观众。
在她看来,《倚楼观戏》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大量宁海本土文化得以展现,在舞台搭建上加入宁海古戏台元素,表演内容上加入宁海民俗,唱词里有宁海方言。“这让我看到了宁海平调艺术创新的很多种可能性。”
这也是宁海平调艺术传承创新的真实写照。曾经一度停演的宁海平调,经过近20年的保护、传承,如今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文化普及等方面齐头并进,打造了《葛洪》《银瓶仙露》《白雀寺》等一批精品剧目,斩获全国、浙江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映山红奖”,还开办了宁海平调传承班,开展平调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去年,宁海平调老艺人韩燕飞,一字一句口述唱词,“救活”了一个失传舞台多年的平调剧目《御笔楼》。
在黄依群看来,相比婺剧、姚剧等浙江小剧种,宁海平调虽然存在着剧目老旧、人才断层等问题,但依然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大平台往往更关注小剧种,宁海平调有非常珍贵、有特色的东西,应该常常到宁波、到杭州演出。”
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宁海平调,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加曝光率,把宁海平调带上大舞台;同时,编排题材新颖、适应市场需求的剧目,吸引年轻一代观众。“好多戏迷跟我说,你们别老是在乡下演出啊,去大城市、去剧院,办巡回演出,我们都很愿意买票的。”吕娅娜说,她比谁都期待,也比谁都着急,希望举办宁海平调巡回专场。
而这次折桂之路,让她看到了宁海平调发展的无限可能。
来源:宁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