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核心问题不是真沟通,“假性和解”可能是隐形裂痕
9-8
心灯
来自浙江
宁海在线
3天前,因老伴酗酒,孙阿姨大发雷霆。第二天,老伴张大伯笑嘻嘻地向孙阿姨道歉。为了喝酒这点事,老两口几乎每个月都要吵两三回。每次争吵后,张大伯都会道歉。孙阿姨每次都选择原谅,但心里的疙瘩始终没有解开。 当冲突发生,事后矛盾虽然缓解,但内心深处,你依然感到不安、愤怒或失望,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假性和解”。它看似是和解,实则是一种逃避或自我欺骗。 心理咨询师林怡说,“假性和解”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和职场关系中尤为常见。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冲突、害怕失去关系,或者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而选择和解。这种和解让沟通流于表面,回避核心问题,往往以一方或双方的妥协、压抑为代价。 我们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引发大矛盾。这是因为过往被压抑的负面情绪没有消失,而是不断累积,最终以更激烈的形式爆发。 “假性和解”会让习惯妥协的一方自我认同感降低,逐渐产生“我的感受不重要”“我不值得被认真对待”的负面自我认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健康问题。长期的“假性和解”更是对亲密关系的透支和消耗,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疏离,甚至走向关系破裂。 林怡提醒,经营好一段长期关系,双向奔赴,识别并努力避免“假性和解”尤为重要。要承认与接纳冲突,认识到冲突是正常人际关系中一部分,是暴露问题、消弭误会的契机。 双发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冷静、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找到矛盾根源,寻求解决方案。不要过分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情感,要适当地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若心中长期郁结无法缓解,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来源:浙江老年报